(原標題:長高電新:把握“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機遇)
證券時報記者 張一帆
從中國第一條1000kV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開始,長高電新(002452)便參與到特高壓產業中。隨后近20年,長高電新持續走在特高壓領域前沿,輸電方式從交流特高壓到直流特高壓,電流等級從5000A到8000A,技術發展從常規直流到柔性直流,工程安裝從低海拔到高海拔。
“我們公司的特高壓技術,基本上是與中國的特高壓工程應用與實踐同步發展的。”長高電新副總工程師鄧文華回憶。
鄧文華仍然清晰記得,公司第一個投入到特高壓工程的產品是隔離開關及接地開關。
“以現在的視角來看,那個開關的負荷較低,工程尺寸也并不算大,但是對于當時的我們來說是非常艱難的,僅開發時間就用了大半年。”鄧文華說道,“過往我們在電力領域只需要做好跟隨,但是到了特高壓領域,全世界都沒有現成的方案,逼著我們必須自己摸著石頭過河,以解決問題為導向,做原創性的產品開發。”
為了完成這一產品開發,鄧文華用紙和筆列出公式、計算產品參數,再到繪制產品幾大本圖紙,整個過程花費時間長,研發費用高。然而到了今天,在三維設計的支持下通過數字仿真驗證技術進行產品研發,不僅將我國的特高壓設備企業研發速度提升了數十倍,也大大降低了研發試驗所消耗的時間、資金成本。
在不斷地研發創新中,一個又一個“世界首個”在長高電新誕生:世界首個8000A特高壓直流隔離開關、世界首個±1100kV特高壓直流隔離開關、世界首個3500m海拔特高壓直流隔離開關……
“事實上,不只是產品和技術在世界的最前列。”鄧文華告訴記者,“我們國家在特高壓項目的領跑是全方位的,研發、生產、品控、現場交付經驗已經駕輕就熟,產業鏈完整,不存在被國外‘卡脖子’的問題,企業對質量管理和生產過程的控制流程也越來越完善,保障了特高壓工程質量和長期運行的可靠性。”
隨著國家能源領域的投資進一步增長,西北、西南的清潔能源基地提速建設,加上“三華”同步電網的全面鋪開,未來幾年列入計劃特高壓項目有“十六交十二直”。特高壓輸變電的建設已經進入中場,其裝備技術的發展向著標準化設計、高可靠性、低能耗方向演進。
對于長高電新而言,正在加速推動GIS(封閉式組合電器)在特高壓領域的應用。作為新一代的輸變電裝備,它將各類高壓電器元件封閉在接地的金屬外殼內,并充以絕緣氣體。一方面,它具有高度集成的特點,大大壓縮了占地面積,可降至傳統敞開式高壓設備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小;另一方面,全密封的特點保證了設備的高可靠性、安全性以及環境友好性。
為了達成這一目標,鄧文華已經開始了新一輪的難題攻堅。“GIS產品廠房的建設、設計是一大難點,超過手術室級別的廠房潔凈度要求、更加精密的質量控制品控、全新的零部件強度要求等都是全新的課題。人才吸引也是我們現在的一大關注點,在這一領域的精專人才是我們迫切所需的。”
“滾雪球式”的研發創新,推動企業扎扎實實地發展壯大。最新披露的財報顯示,長高電新在2024年實現營收17.60億元,凈利潤2.52億元,達到十年前的3倍。長高電新表示,將加快研發創新步伐,不斷完善產品布局,努力把握“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帶來的電網投資增長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