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錨定世界級航空產業集群目標 沈陽航空工業大“鏈”內功)
沈陽是新中國航空工業發源地,是第一架國產殲擊機生產基地,是國內承擔航空發動機研制、生產任務最多的地區,也是國內唯一具備新能源電動飛機量產能力的城市。
中航沈飛研制的先進戰機。受訪公司/供圖
沈飛航空博覽園外景。受訪公司/供圖
沈飛航空博覽園展示的飛機。受訪公司/供圖
沈陽一直將航空產業列為支柱產業之一、作為重點產業集群進行培育,2024年產業規模突破千億元。此前,工信部公示2024年先進制造業集群競賽勝出集群名單,沈陽航空集群成功入選。
日前,證券時報記者在沈陽采訪時了解到,沈陽航空產業集群規模目前位于國內第一梯隊,自2022年提出打造國內領先、國際一流航空產業基地以來,沈陽航空產業重大項目加快啟動建設,頭部企業本地配套率穩步提升,產業鏈專業化、集群化、規模化發展態勢進一步凸顯,沈陽航空集群正向著打造世界級航空產業集群加速邁進。
拓展無人機技術
沈陽無距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無距科技”)是一家集無人機飛控系統、無人機整機及無人機大數據云平臺系統技術于一體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其核心團隊來自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曾被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評為“世界十大無人機應用團隊”,在無人機總體設計與飛控技術等方面具備10余年的技術積淀。
“無距科技最開始是做無人機飛行控制系統,它是無人機的核心產品,相當于電腦中的CPU。”無距科技副總經理馮洋介紹,2017年,無距科技正式進入無人機整機領域,公司與中國科學院等開展長期合作,生產的工業級產品應用于應急救援、智慧邊防領域,公司自主研發的THEONE系列單旋翼飛控產品占國內市場80%的份額。
目前,無距科技擁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220余項,授權專利165余項,其中發明專利28項,產品已通過國際FCC、CE、ISO9001、GJB9001C等體系認證。在科技持續創新方面,無距科技與相關單位一起開展了小型無人機飛行器仿地飛行研究及試驗驗證、基于低溫環境下的無人機試驗、多型號無人直升機飛控系統研發與飛行試驗等。
“無距科技已完成pre-A輪、A輪融資,希望在未來幾年能夠登陸國內資本市場。”馮洋介紹,公司將依托核心技術,以提供智能、穩定、高效的無人機設備為手段,不斷探索更優質的無人機作業解決方案。
據新華社今年1月報道,由沈陽航空航天大學遼寧通用航空研究院自主研制的RX4E銳翔四座電動飛機,獲得中國民航局頒發的型號合格證,成為我國首款取得型號批準的正常類電動飛機,標志著我國在新能源電動飛機技術領域取得了突破,推動了我國綠色航空技術發展。
目前,以無距科技等企業為代表的沈陽航空產業正在蓬勃發展,在中國航空產業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沈陽市工信局負責人介紹,沈陽市高度重視航空產業發展,一直將航空產業列為支柱產業之一,作為重點產業集群進行培育。2022年,沈陽提出要打造國內領先、國際一流航空產業基地。2023年以來,沈陽市航空產業重大項目加快啟動建設,頭部企業本地配套率穩步提升,產業鏈專業化、集群化、規模化發展態勢進一步凸顯。
頭部企業+配套園區
證券時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沈陽是新中國航空工業的搖籃,是我國重要的飛機、發動機研制基地,是國內航空產業發展基礎最好、最具增長潛力的地區之一。
“沈陽在發展航空產業方面具有明顯優勢。”沈陽市工信局負責人表示,沈陽航空產業鏈條齊全,擁有從軍機、民機、發動機到通用飛機、無人機等完整的航空產業鏈條,這為航空產業的全面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
目前,沈陽通過“頭部企業+配套園區”的模式,形成了民機、發動機、軍機、燃氣輪機四大產業集群,提升了本地配套率。沈陽市已擁有較為完備的航空產業鏈、產品譜系以及要素資源,包括民機、發動機、通用飛機、無人機等領域,形成了從設計研發、制造總裝到維修服務的完整產業鏈條。
遼寧社會科學院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姜瑞春告訴證券時報記者,遼寧省是國內唯一能夠同時具備生產殲擊機、航空母艦、核潛艇等國之利器的省份,這也奠定了遼寧軍工大省、軍工強省的地位。遼寧省以航空裝備、艦船為代表的國防科技工業,產業基礎雄厚,形成了研發、設計、系統集成、整機制造、試驗測試、運維保障等完整的產業鏈,產業規模位居全國前列。
據悉,遼寧航空產業主要集聚在沈陽、大連等市,其中沈陽市占據90%。沈陽航空產業具有較強的自主創新能力,601所、606所、自動化所、金屬所、通航研究院等骨干研發機構的研發能力和水平全國領先,為航空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產業規模破千億
航空產業技術創新尤其重要,據證券時報記者了解,沈陽市政府高度重視航空產業發展,在重大民機和配套供應商、激勵高端人才、鼓勵科技創新等方面均出臺了支持政策,投入數十億元資金,投入力度在全國范圍內名列前茅。2023年,沈陽航空產業規上企業研發投入強度超10%。
另外,以沈陽航空產業技術研究院為載體,沈陽打造了全國領先的航空科技成果轉移與轉化平臺,近5年獲得專利10000余項,實現科技成果轉化3000余項。沈陽還圍繞沈陽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建有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等國家級創新載體14家。
擁有完備的航空產業鏈、產品譜系以及要素資源,再加上強大的研發優勢,讓沈陽發展航空產業如虎添翼。2024年全年,沈陽航空產業規模突破千億元。工信部此前發布2024年先進制造業集群競賽勝出名單,共有35個集群上榜,沈陽航空集群榜上有名。
“工信部發布的2024年先進制造業集群競賽勝出名單,對于沈陽市航空產業影響重大。”沈陽市工信局負責人表示,它提升了沈陽航空產業在全國乃至全球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吸引了更多的關注和投資。作為先進制造業集群的勝出者,沈陽航空產業將獲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資源傾斜,有助于推動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
證券時報記者在沈陽采訪期間了解到,同國內很多城市一樣,沈陽市航空產業也在搶抓低空經濟發展的風口。沈陽市重點布局無人機和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規劃建設低空經濟產業集群,通過發揮國有資本投資平臺作用,整合資源,積極參與到無人機項目中,在設計、生產、培訓等方面取得突破。
姜瑞春認為,沈陽應該堅持軍用與民用無人機融合特色發展,支持601所、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發展特色無人機產品,重點支持發展1—2噸無人貨機、高原貨運無人機、軍貿無人機、軍用無人機和軍民兩用無人機;培育無人機領軍企業,打造無人機產業園區,推動無人機在快遞物流、安防監控、農業植保、應急消防、城市管理、地理測繪、電力巡檢等領域的應用。
補齊民用航空短板
沈陽此前出臺《沈陽市航空航天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23—2030年)等一系列政策和規劃,明確了航空產業的發展目標和布局,即聚焦整機總裝、大部件及關鍵零部件、機載系統、航空服務等4個產業方向,聯動發展航天產業、空天衍生產業,加快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航空航天產業集群。
現階段,沈陽航空產業集群已成功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并已成為沈陽第五個千億級集群。沈陽還將持續放大優勢,提升航空產業科技創新能力、強化關鍵系統研發試驗能力、加強上下游產業鏈培育、構建產業發展良好生態。圍繞“軍民燃+低空經濟”優勢核心產業高質量發展,培育壯大航空產業規模,將沈陽市航空集群打造成國家重大戰略支撐地、重大技術創新策源地、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新高地。
不過,沈陽航空產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仍有短板需要補齊。
“沈陽民機規模相對較弱,缺少大飛機整機總裝牽引項目。因此沈陽要重點加強民用航空產業的發展,通過引進和培育民用航空重大項目,提升民機產業規模和對產業整體的拉動作用。”沈陽市工信局負責人表示,另外還要加強本地配套企業的能力建設,促進本地企業與龍頭企業之間的合作,提升配套企業的競爭力。通過加快航空服務業的發展,包括建立航空維修、航材交易等產業,提升沈陽航空服務業發展。
姜瑞春認為,沈陽發展航空產業,應該支持中航沈飛聯合601所、626所及配套企業建設“整零共同體”,推動沈陽航空產業集團與沈飛加強合作,加快實施“大型航空機加結構件”項目。同時,應該加快推進沈陽航空動力產業園、中航發燃機產業化基地項目建設,培育本地供應商。以中航沈飛搬遷為牽引,推進沈飛航空配套產業園項目建設,打造沈陽航空航天城起步區。
另外,沈陽應積極承接國家科研任務,形成技術研發、孵化網絡。推動沈陽建設創新示范基地試點,打造航空主戰裝備軍工科研創新高地,重點培育一批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臺,謀劃組建產業創新中心,支持優勢企業參與國家核心技術攻關,補齊產業鏈“卡脖子”短板。
“航空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沈陽還應深化校企聯動,培育一批航空產業大國工匠、能工巧匠,吸引更多航空產業人才落戶。”姜瑞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