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1—7月房企銷售業績排行榜出爐。
中指研究院的數據顯示,1—7月,百強房企銷售額同比下降13.3%,降幅較1—6月略有擴大。其中,保利發展以1632億元排名第一,綠城中國以1368億元位居第二,中海地產以1319.5億元位居第三。
同時,截至7月30日,滬深上市房企中約62家發布2025年半年度業績預告,其中有17家房企為預增和扭虧。
中指研究院認為,短期來看,房地產市場仍處于波動調整過程中,城市分化行情仍將延續,“好城市+好房子”具備結構性機會。
房企銷售額同比下降13.3%
中指研究院的數據顯示,1—7月,百強房企銷售總額為20730.1億元,同比下降13.3%,降幅較1—6月擴大1.5個百分點。
其中,TOP10房企銷售額均值為1010.3億元,較上年下降13.6%;TOP11—30房企銷售額均值為256.3億元,較上年下降15.2%;TOP31—50房企銷售均值為125.2億元,較上年下降7.8%;TOP51—100房企銷售額均值為60.0億元,同比下降13.5%。
1—7月,1000億以上陣營房企有5家,較去年同期減少1家,銷售額均值為1320.1億元。第二陣營(500—1000億)以上企業6家,與上年持平,銷售額均值674.1億元。第三陣營(300—500億)企業4家,較去年同期減少1家,銷售額均值371.8億元。第四陣營(100—300億以下)企業34家,與上年持平,銷售額均值161.8億元。
7月單月,百強房企銷售額同比下降18.2%,建發、中國金茂、濱江集團、中建壹品等房企銷售表現較為強勁。
房地產市場仍處于波動調整中
中指研究院的數據還顯示,截至7月30日,滬深上市房企中約62家發布2025年半年度業績預告,其中17家房企為預增和扭虧,11家首虧,28家續虧,6家預減。
中指研究院指出,根據滬深上市公司業績預告,2025年半年度業績出現虧損的主要原因包括:
一是房地產開發項目結算規模顯著下降,因受到銷售策略及售價、項目拿地成本、開發周期、產品定位等因素影響,毛利率仍處低位。
二是結合行業、市場和經營環境變化,考慮到業務風險敞口升高,新增計提了資產減值。
三是部分大宗資產交易和股權交易價格低于賬面值。
四是有息負債利息費用化金額增加。
五是出險房企可能存在計提各項逾期利息、罰息、違約金及延遲履行金;子公司因無力清償到期債務,抵押資產被債權人申請折價拍賣或被債權人申請進入破產清算或破產重整產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