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起,《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辦法》正式施行,所有AI生成的文字、圖片、視頻等內容都要“亮明身份”。
8月31日,“微信珊瑚安全”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的公告》稱,為避免發布的內容在傳播過程中引起混淆或誤認,用戶發布的內容為AI生成合成的,發布時需主動進行聲明。
來看詳細報道!
微信:用戶發布AI生成合成內容需主動聲明
8月31日,“微信珊瑚安全”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的公告》。
公告提出,根據《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辦法》要求,平臺應對AI生成合成內容添加顯式標識和隱式標識。為保障用戶信息獲取的透明度與可信度,平臺進一步優化內容識別能力。用戶通過平臺獲取的AI生成合成內容,可能帶有顯式標識或隱式標識。平臺也會對可能是AI生成合成的內容進行相應提示,以便用戶清晰辨識。
微信表示,為避免發布的內容在傳播過程中引起混淆或誤認,用戶發布的內容為AI生成合成的,發布時需主動進行聲明。
公告稱,依據《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辦法》規定,用戶在發布或傳播AI生成合成內容時,不得以任何方式刪除、篡改、偽造或隱匿平臺添加的AI標識。同時不得利用AI技術制作傳播虛假信息、侵權信息以及從事任何違法違規活動。對于違反法律法規及平臺規范的行為,平臺將視違規情況進行處罰。
人工智能技術的健康發展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微信將不斷優化產品功能,保障平臺內容的真實性,鼓勵創作者發布高質量內容。同時也呼吁廣大創作者嚴格按照《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辦法》要求及平臺規范,發布AI生成合成內容時主動進行聲明,共創清朗網絡空間。
近日,騰訊發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騰訊的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躍賬戶數14.11億,同比增長3%。二季報顯示,AI技術及應用正加速轉化為業績動能。二季度騰訊實現營收1845億元,同比增長15%,經營利潤(Non-IFRS)692.5億元,同比增長18%。
數據顯示,二季度,騰訊的營銷服務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0%至358億元,該增長主要受益于AI驅動的廣告平臺改進及微信交易生態的提升,推動了廣告主對視頻號、小程序及微信搜一搜的強勁需求。
AI生成內容必須“亮明身份”
據央視新聞報道,國家網信辦等四部門聯合發布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辦法》,9月1日起正式施行,所有AI生成的文字、圖片、視頻等內容都要“亮明身份”。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辦法》明確,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生成、合成的文本、圖片、音頻、視頻、虛擬場景等信息。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包括顯式標識和隱式標識。
平臺在服務提供者的內容上架或上線時要進行審核,核驗生成合成內容標識,對未標識或疑似生成內容要添加風險提示,從而在傳播端阻斷虛假信息擴散。
截至目前,我國已有490余款大模型在國家網信辦完成備案,240余款大模型在省級網信辦完成登記,我國生成式人工智能產品的用戶規模已達2.3億人。
作為我國人工智能領域首部“辦法+強標”的組合拳,強制性的國家標準《網絡安全技術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方法》于9月1日與《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辦法》同步施行,在監管維度建立審核、監測、追責的閉環機制,在技術維度規范標識體系并預留創新空間。
中國社科院法學所研究員支振鋒表示:“特別要提出的是這種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我們一系列國家法律法規,還有規范性文件以及標準,一個很重要的治理目的是以規范促發展,通過治理和規范去凈化互聯網市場,凈化網絡信息內容、生態空間,從而促進人工智能特別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規范運用和健康良性的發展?!?/p>
另外,據專家介紹,高質量數據對生成式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至關重要,基于錯誤或不完整的數據作出的決策可能偏離正確方向,不符合法規要求的數據可能帶來法律風險。如果未經標識的內容進入公開數據領域,被大模型用于預訓練會出現數據污染等情況,最終會導致技術可信度的大大降低,而“標識辦法”的出臺,正是從源頭破解這一困局的關鍵舉措。
據專家介紹,在《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辦法》以及強制性的國家標準同步施行的情況下,標識的存在也會對大規模搬運人工智能直接生成內容的行為進行攔截,讓內容平臺有更明確的合規要求和管理程序,有利于降低總體的審核運營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