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時代風云,守望公平正義。在眾聲喧嘩的當下,我們更須堅守主流價值,講好中國故事,與偉大的時代同頻共振,與億萬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聲息相通。唯如此,方能經得起時間檢驗,在波瀾壯闊的時代坐標中留下屬于自己的印記。放眼量,江天寥廓;向前走,星辰大海。
向世界傳遞中國經濟發展的最強音
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
未來,中國必將在“十四五”規劃期間穩定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將在“十六五”規劃期間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必將在高質量發展中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總量和人均GDP的再次翻番;必將在第二十個五年規劃期間完成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成為世界人才、科技、經濟的中心,全面趕超世界強國。
面對新的發展階段和不斷發展變化的國內外環境,證券時報等主流財經媒體需要發揮更大作用,向世界傳遞中國經濟發展的最強音。
發揮好排頭兵作用 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原副院長高培勇
證券時報與中國改革開放事業共同成長,是中國資本市場前行乃至整個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見證者和參與者。
眺望未來,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證券時報必將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格局、更廣的視野,更加充分地發揮好財經證券類媒體中的排頭兵作用,為構建更加系統完備、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資本市場和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講好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故事
原中國保監會黨委副書記、副主席周延禮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和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會議對保險業也提出了更加具體的要求。未來,中國保險業將肩負更大的責任,在服務多支柱養老保障體系建設、普惠金融、服務健康中國戰略等方面發揮重大作用。
保險行業的發展離不開以證券時報為代表的權威財經媒體的支持。衷心祝愿證券時報講好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故事,創作出更多有影響力、生命力的優秀報道。
當好守望者、推動者 記錄時代變遷
港交所前行政總裁、滴灌通創始人李小加
證券時報及時、客觀、深入的采訪報道風格,讓我印象深刻。證券時報的深度報道引人思考,它不僅僅只是一份提供新聞的報紙,更是一本記錄時代變遷的歷史書。金融市場信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客觀的報道和深入的分析尤為重要,證券時報在這方面一直做得非常出色。
未來,相信證券時報將繼續扮演好“守望者”與“推動者”的角色,為金融領域的專業發展作出更多貢獻。
攜手共建大國金融 助力打造金融強國
亞洲金融合作協會創始秘書長 楊再平?
保持戰略定力,繼續深化改革開放。這并不是一句空話,行百里者半九十,成就大國金融依舊需要自我改革的魄力與堅持。回首過往,親歷并見證了中國金融業在改革開放的歷史大潮中一步步發展壯大,也見證了作為重要金融財經媒體的證券時報與廣大金融業者一道,攜手共建大國金融,助力打造金融強國。
踐行新聞調查 留存歷史底稿
證券時報記者蘇龍飛
入職時間雖然不長,卻有機會在這個財經新聞國家隊的平臺,真正去觸摸、踐行自己的職業理想。在一次次操作重大調查報道過程中,加深了對“底稿”分量的認知。
新聞報道的“底稿”有兩層內涵:一是,記者是時代風云的記錄者,新聞報道本身形成的就是歷史底稿,因而需要真實、準確,且經得起時間的驗證;二是,在調查性新聞中,記者應像會計師、投行一樣重視自己的調查底稿,底稿材料越扎實,則越能支撐調查結論。
記錄時代風云,守望公平正義。記者不僅要將新聞報道當成歷史底稿來對待,更要為調查報道本身備足“底稿”。唯如此,方能經得起時間檢驗。
擁抱AI時代 專業創造價值
證券時報編輯唐維
每一輪技術革新,都帶來生產力的飛躍提升,未來AI可以源源不斷生產出海量新聞,但我們毫不懷疑,今后社會對主流財經媒體的需求依然不變,甚至更大。除了發揮社會議題設置、挖掘事實真相的功能,與其他類型媒體不同的是,財經媒體在公共屬性之外還具備專業價值,對于產業、公司的深入挖掘,可以給決策和投資帶來啟發,是能夠創造財富和價值的。專業仍將是財經媒體最為核心的價值觀和保持競爭力之關鍵,也是證券時報一直堅守的。
以專業應對變化 做建設性新聞
證券時報記者秦燕玲
加入時報一年多,外出采訪時不止一次聽同行提起,“時報的記者總是活力滿滿”。同行對時報人的褒獎,是在一次次現場、一篇篇報道中積累起來的,歷久彌新。
眾聲喧嘩,“內容為王”仍是專業媒體恪守的信條。新聞學界有一概念為“建設性新聞”,其內涵在于,報道沖突、矛盾不是新聞的終點,聚焦解決方案才是。時報“守望資本市場,推動社會進步”辦報宗旨與這一理念頗為契合,媒體實踐雖無需尋找學理依據,但也能讓我們始終記得為什么而出發。以專業應對變化,時報人“活力滿滿”。
信托報道“老兵” 期待下一個十年
證券時報記者 楊卓卿
入職證券時報11年,陪伴她走過20周歲,又走到了30周歲。而我自己,也從一名稚嫩青澀的新人變為一名堅守信托條線10年的“老兵”。從信托行業風光無限的狂飆時代,到警報四起的“壓降”階段,又到關隘重重的轉型當口,我在上千篇記錄行業起起落落的報道中,深切感知行業冷暖。一路走來,秉持公心發揮媒體監督職責,也竭盡所能地為信托行業的健康發展鼓與呼。期待下一個十年。
運用數智化技術 煥發傳統媒體新活力
證券時報工程師朱炎釗
技術在媒體融合發展中扮演賦能者角色,證券時報一直非常重視新技術的應用。目前,證券時報通過智媒體平臺建設,完成了新媒體產品數據互聯,接下來將通過數據挖掘以及AI技術應用,進一步提升采編工作效率和質量,基于用戶需求打造新的產品和業態。
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我們的技術團隊將繼續努力,為證券時報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壯大和鞏固主流財經媒體輿論陣地,為廣大用戶提供更專業、更精準的財經資訊與服務。
責編:葉舒筠
校對:祝甜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