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西藏重大水電項目開工,相關產業鏈上的企業迎來巨大的機遇,水電爆破首當其沖。伴隨著三峽工程成長起來的易普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易普力”),正是這一行業的佼佼者。
1993年,伴隨三峽工程一期施工拉開帷幕,易普力于同年11月完成首次爆破,宣告誕生。
誕生于三峽工程,也成長于三峽工程。
從船閘開挖到砂石料開采,從地下工程施工到混凝土圍堰拆除……十余年間,易普力通過不斷應用錘煉領先技術,承擔了三峽工程近70%的爆破工程量,并由此奠定了深厚的水電工程爆破施工功底,成為國內領先的水電工程爆破專家。
三峽永久船閘開工,水電爆破專家啟航
成立初期,易普力雖掌握全國首創的現場混裝炸藥技術,但因參建單位尚不熟悉,承接的施工規模不大。
轉機是三峽永久船閘的開工。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船閘之一,三峽永久船閘需要開挖土石方近4000萬立方米。正如時任易普力爆破隊長鄧小英所言,相當于“削平18座山頭,在堅硬的花崗巖山體中鑿刻出一條深達170米、近乎垂直的航道,總開挖長度超6公里,單日巖石爆破量高達一百萬噸”。
1995年4月,三峽工程永久船閘一期工程、臨時船閘及升船機一期工程正式動工。當挖掘遇到堅硬的花崗巖后,機械掘進速度和人工爆破效率驟降,無法滿足施工需求。
面對極其堅硬又相對脆弱的復雜花崗巖地質,以及船閘巖壁高精度雕琢、船閘內部輸水廊道開挖和建基面邊坡保護的嚴苛要求。易普力瞄準機會,與負責開挖的武警水電部隊緊密合作,將具有機械化裝藥優勢的現場混裝炸藥技術成功應用于永久船閘開挖,并以此為契機承接了臨時船閘爆破施工。
隨后,易普力還與武警水電部隊等施工單位精心試驗,科學論證,成功發展應用了深孔預裂爆破和光面爆破等輪廓爆破技術以及柔性墊層技術。
1998年4月21日,三峽永久船閘一期開挖工程以工程質量合格率100%,優良率達82.6%通過驗收,總體質量完全達到設計要求。
三峽工程持續推進,核心技術不斷突破
1999年開始,三峽大壩混凝土澆筑進入高峰期,當年澆筑量達到458.52萬立方米,超越巴西伊普泰水電站,創造了世界紀錄。
同年,易普力承擔了為三峽工程供應砂石原料的下岸溪料場爆破任務,在不斷完善現場混裝炸藥水電站砂石料開采技術的同時,也創新引入基于神經網絡的爆破塊度預報模型的技術。
通過與長江科學院、武漢大學合作,易普力基于該模型建立了適合于水電站級配料開采的爆破塊度預報模型,動態調整現場混裝炸藥性能指標,實現開采質量的精細化控制。
1999年8月,易普力另一重大爆破施工工程——三峽工程右岸地下廠房進水口段開挖啟動。
面對內部結構復雜、爆破難度大的洞室群,易普力再次開進爆破“無人區”——在全國首次引進并成功應用現場混裝地下裝藥車。
為了確定適用地下裝藥車的混裝炸藥配比,易普力在長江邊試驗區反復測試和摸索,耗時1個月完善配方,形成了成熟的一套現場混裝炸藥地下工程施工技術,解決了混裝炸藥車在水電工程狹窄作業面保護層開挖的爆破控制技術難題。
同時,在施工中,易普力采用上下分層開挖、先導洞后擴挖方式,結合光面爆破技術,實現了結構面開挖整體超欠控制在7.5厘米以內,打造了多條行業贊譽的精品洞段。
此外,公司創新應用的VCR采礦法,更實現了引水斜井和阻尼豎井的安全快速貫通,節約了關鍵線路的工期。
三峽三期圍堰拆除,奠定行業領軍地位
2006年,已完成主體工程擋水以及二期蓄水等歷史使命的三峽工程三期RCC圍堰(高程110米以上部分)需進行爆破拆除,該項任務由易普力承擔。而這項“天下第一爆”創造了世界圍堰拆除史總拆除量、總裝藥量、總分段數三項第一。
為攻克這一項目技術難題,易普力首次在國內大規模應用數碼電子雷管技術,并暫停其他項目,集結精銳力量全力攻堅,完成了地面站建設、快速凝固封孔材料制備、起爆器材選型、立體交叉作業方案設計及人員調配等工作,攻克了多堰塊長延時電子雷管組網、深水高威力混裝炸藥應用、復雜工況長距離輸藥及混凝土速凝堵塞、氣泡帷幕等核心技術難題。
2006年6月6日15時59分50秒,隨著易普力最后一名爆破手撤離堰體,指揮部一聲令下,沉寂的堰體瞬間被轟鳴聲撕裂,巨浪翻涌,堰體自南向北如“多米諾骨牌”般轟然傾入長江。16時10分,總指揮宣布:“三峽三期RCC圍堰爆破拆除成功!”
從船閘到料場,從地下廠房到巨型圍堰,一項項“全國首創”和世界領先技術的突破與應用,不僅保障了三峽工程的順利建成,也成為易普力水電爆破核心技術的鍛造場與試金石,更奠定了易普力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工程建設的核心能力,深刻詮釋了“國之重器”建設背后的科技力量。